董子尧:他和帝国理工的生命探索之约 | 未来可能是十面围城,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突破它 二维码
董子尧 康福国际2021届毕业生,目前已经获得帝国理工学院、利兹大学等学校录取,即将赴帝国理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习。 申请成绩:A-Level:纯数A*,物理A*,化学A,高数(半)A。AP:三门5分。雅思 7分。 成长于单亲家庭的阳光大男孩,他穿越了多少难关,才能柔弱变刚强? 董子尧,一个腼腆的大男孩,他不像传说中的学霸,自信强大带气场,或引经据典侃侃谈,他安静内向,没有主角光环,在足球场,他往往是后卫,脚下发力,却能踢出前锋都忌惮的球。 他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,上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高中。2021年3月3日,董子尧收到他的雅思成绩,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英语成绩,还意味着他此前收到的帝国理工Offer完美达标,他和帝国理工学院之间,最后一堵围墙被突破了。董子尧微笑着给自己的这一项任务打上一个A*。他第一个告知的人是他的妈妈。 子尧妈妈是一个普通的妈妈,这个单亲家庭的女主人,学历不算高,却对孩子的培养有着执着的信念,面对生活的重重难题,她和她的孩子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都是打破界限,突破自己的极限。 “孟母五迁” “生活以痛吻我,我却报之以歌。” 子尧出生在山东济南,一岁四个月的时候,他爸爸突遇车祸去世,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犹如晴天霹雳,家里所有的重担全部都压在了柔弱的妈妈身上。对于子尧妈妈来说,她最大的希望,就是孩子能不受这个变故的影响,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。 她不会因为疼爱这个孩子而惯着他,很小就让他自己管理自己的事,让他知道生活和学习都是他自己的事,家长帮不了太多。 而为了弥补家里爸爸缺失的问题,她刻意地经常带子尧接触各类优秀的朋友,有朋友来北京考试或者办签证出国,子尧家就成了“中转站”和“驻京办事处”,子尧有很多和他们聊天交流的机会。 孩子教育的路上,她更是步步为营,如履薄冰。子尧妈妈相信环境即教育,为了孩子的教育成长,她曾经“孟母五迁”。 子尧父亲去世那年,她就置换了个60平米的小房子,带孩子搬过去。 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级,为了上双语幼儿园,子尧妈妈又换了房子。 到上学的年龄,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,他们干脆把家搬到了北京。在北京通州入了小学,上学离家太远,他们又搬到了学校隔壁。 第五次搬家则是跟着学校换址。搬来搬去,无非都是围绕着孩子的教育。 其中最大的一次搬家,是从山东搬到北京。那一年子尧该上小学一年级了。子尧妈妈承担着养家的经济重担,此前一直忙于工作,子尧姥姥和保姆在家帮忙照顾子尧。 有一个周末,姥姥和保姆都没有在家。子尧妈妈随手拿了一把壶烧了一壶水。子尧就给他大舅打了个电话,特别兴奋地说:“大舅,我妈妈会烧水了!” “他这一句话一下子刺激了我,我突然发现这些年一直忙工作,欠了孩子太多了。正好子尧也到了上学的年龄,我就下定决心辞掉外企的工作,专门带他来北京读书。” 来到北京,是子尧和妈妈迈出的关键一步。人生四面埋伏,处处围墙,他们没有被家庭的变故打倒,也没有被地域的局限困住,他们要开阔视野,掌握更多的人生主动权。 他们自己也没想到,若干年后,还要走出国门,走到世界名校,走到更大的舞台。 突破 点亮心智 其实对比地域的局限,更大的局限在董子尧的自身。 董子尧从小性格比较偏弱,在妈妈的眼中他不善言谈,敏感内敛,被一层不自信的壳紧紧包裹着。 为此,从来不报课外班的她,给孩子报了跆拳道,锻炼身体。子尧还学了萨克斯,因为他喜欢,也因为妈妈认为能锻炼肺活量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子尧身体渐渐好起来,但心理上的不自信却很难克服,这成了子尧妈妈心里的一个结。 2018年中考结束后,他们遇到了康福。 “这所学校的教育模式非常特别,培养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特别吸引我”,子尧妈妈说。 让她没想到的是,高中住校之后,子尧慢慢融入了这个集体。 “原来我一直以为他很内向,不会交朋友,没有朋友的,最多也就是独善其身的那种。但是三年下来,他有好几个好朋友,甚至还收了一个徒弟,他们关系都很不错,这是他性格上的一个变化,也是一个突破。” 他突破了那层不自信的壳,这个突破是在学校完成的。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,是他有了对标的偶像。 对标 看见自己未来的路 第一次见到刘煜炎校长,董子尧还是那个不够自信的小孩。 但是董子尧却在刘校长身上,找到了自己未来的道路。 这位放牛娃出身的校长,通过高考走进华东师范大学,毕业执教几年后再入中科院读研,之后考入剑桥大学,获取物理化学博士学位,在英国科学探索工作七年,他与诺奖科学家为伍。 在这之后,刘煜炎又从科学家、博士生导师转身国内基础教育,创办中小学。没有哪一条路是容易的,每一次的身份转换,都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,但他却始终掌握着人生的主动权,不断突破自我,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。 刘博士也是董子尧的老师。物理AP课上,他听他的课,也跟他对话,子尧的感受是:“讲题很玄幻,沟通很透彻,点醒梦中人。”有时候他会走神,像是看到了自己的另一种人生可能。 康福那些优秀的学长,也成为他的对标对象。 2018届康福学长陈飞扬,目前已经进入剑桥大学自然科学专业读大三,他在高中已经完成量子力学的一个科研论文。对于陈飞扬们来说,学习不再是眼前的书本和卷子,不再是为了考试,而是宇宙、生命、世界的奥秘和规律,是人类认识边界的无穷探知。 古语说,以人为镜,可以知得失。偶像有时候就是人镜的作用,别人在镜中看到的人不是偶像,而是他自己。通过他们,他看到了更好的自己。或者说,通过他们,他更好地看到了自己。他看到了充满活力的自己,看到积极的自己,看到了敬畏的自己,看到在路上的自己。 人无法以镜为“标杆”,而是以镜中的自己为标杆,对标着镜中的自己,对标着那个更为完整的自己,慢慢前行。但这还不够,还需要一场打开自我的突破。 蜕变 发现大我 “小学时学习就挺差的” “数学一直不太好” “有问题就自己琢磨,不爱和同学交流” 这些从董子尧自己口中描述的自己,很难让人跟今天的这个牛娃联系起来。 子尧上初中的时候,一次成绩没考好,在母亲参加家长会的时候,发现在她就坐的桌子上,用一瓶矿泉水压着一张字条:“妈妈,月考成绩没那么重要,一次的成绩代表不了什么。看了以后请不要生气,看开一点,晴空万里。” 小编见过很多牛娃,学霸的种类也有很多种。有那种智商超高,悟性极强的;有那种一直疯玩,突然上道逆袭的;也有那种严格要求自己,从小努力不辍的。子尧跟他们都不太一样,他的变化不是一飞冲天的那种,是潜移默化形成的那种。 “高一刚到康福,他真的是不愿意给别人讲题的,我当时也不太理解,以为这样浪费孩子时间,现在想想真的是太狭隘了。”子尧妈妈如是说,“刘金玲老师反复跟他沟通,鼓励他去表达、去交流,去传授、也去求助,现在他的变化让我不敢相信。” 进了康福,就是一个学伴制、师徒制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大环境,这样的事情已经成为常规操作。甚至连刘金玲老师也说不清楚变化是从哪天开始发生的:“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,当他们被别人看到,也就被自己的内心看到。当他们被追问,他们就无法回避自己,自我潜能、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像孪生兄弟一样一并问世,他们也从中找到自我和自信。” 于是,当大我降临,小我终于能冲破他的壳,他再次突破了那道自我局限的壳。 今天的子尧,会口若悬河地给同学讲化学课,是个正二八百的小老师。他参加学生会,从部员到部长,帮助老师处理德育工作,直到到高四顺利移交给学弟。 他有一个“徒弟”同窗,每天随时帮助“徒弟”答疑。他会笑着说:徒弟是师傅成长的动力。比如有时候刚想偷懒玩一会,“徒弟”的问题短信过来了,于是又开始了一场关于学术的讨论...... 探索 生命未来 当自我打开了,格局开阔了,董子尧在学术上竟也获得了加速度。他进入了探索和学习的痴迷状态,他希望能用科学为更多的人做些事情。 子尧的爷爷因患晚期食道癌去世,他的去世给子尧留下了巨大的悲伤和遗憾。他想知道为什么能够保护人们免受天花的伤害,却不能摆脱癌症的伤害?他不想等到那一天的到来,而是要为那一天而奋斗。 “在康福高中课堂上,我的思维变得更加发散,并与化学、物理、生物的知识相结合。了解了更多的物质和生命的本质,以及化学反应的一些机制,我开始探索各种疗法的可行性。”董子尧在课下还查阅各种专业期刊和论文,做了更为专业的探索。他相信生物医学工程的价值就是:在未来某一天,能把很多人从痛苦中拯救出来。 所以他选择了去帝国理工学院,学习生物医学工程专业。 今天的他突破了过去自己的局限,发现了未来广阔的可能,他想带着自己的梦想,为突破人类生命的极限做些事情。为了这样的目标,所有的眼下,皆为序章。 END 撰稿:流年 设计:韩欣瑜 编辑:李强 审阅:白岭 按钮 |